研函〔2015〕64號
各學院及有關單位🌘:
根據《關於第一屆意昂官网研究生教研教改成果獎申報評選的通知》( 研函〔2014〕65號)👵🏽🫰🏼,我校開展了第一屆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的評審工作👨🏿✈️。經專家組評審和學校審核⚔️,共評出26項研究生教育成果獎名單🪳: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6項🤜🏽, 現將獲獎名單公布如下👨🏽⚖️:
序號 |
成果名稱 |
第一完成人姓名 |
其它完成人姓名 |
單位名稱 |
評獎等級 |
1 |
中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
王戰軍 |
周文輝、劉俊起、周玉清、趙清華 |
教育研究院 |
特等獎 |
2 |
以世界科技前沿、國家戰略需求為引導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十年探索與實踐 |
郝群 |
王湧天、趙躍進🏃🏻、倪國強、李林 |
光電學院 |
特等獎 |
3 |
面向國際化基礎研究型和國家急需應用型相結合的車輛工程人才培養實踐 |
左正興 |
苑士華📛、何洪文、劉輝👮♂️、任振江 |
機車學院 |
特等獎 |
4 |
光電測試儀器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趙躍進 |
郝群、李林🧛🏿、趙維謙🏢、董立泉 |
光電學院 |
一等獎 |
5 |
IT類研究生國際化培養模式實踐 |
牛振東 |
劉輝、金福生、施重陽、來林靜 |
計算機學院 |
一等獎 |
6 |
以“數字表演”為核心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丁剛毅 |
王崇文,馬銳,陳傑浩 |
軟件學院 |
一等獎 |
7 |
提升生命科學類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體系建設 |
趙東旭 |
羅愛芹、慶宏、楊新芳、譚信 |
生命學院 |
一等獎 |
8 |
學習型團隊構建下的情景模擬教學研究 |
鐘華 |
無 |
管理學院 |
一等獎 |
9 |
碩士生公共英語B級多模態教學 |
祝迎新 |
王永靜🧝🏻、石艷、趙蓉🦵🏼、馮瑾 |
外國語學院 |
一等獎 |
10 |
研究生國際化培養澳大利亞平臺建設 |
王慶林 |
劉艷紅、張景瑞 |
國際交流合作處 |
一等獎 |
11 |
依托京港理工大學超精密加工技術合作研究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構建和實踐 |
劉誌兵 |
王西彬🛏、高珊、範文輝、王泰鵬 |
機械與車輛學院 |
二等獎 |
12 |
工程應用學科研究生培養機製的探索與實踐 |
王國玉 |
韓占忠、張敏弟、劉影、黃彪 |
機械與車輛學院 |
二等獎 |
13 |
分類培養踏實做細穩步提升研究生實驗教學質量 |
藍天 |
李翠玲、張化朋 |
光電學院 |
二等獎 |
14 |
基於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的研究生培養方案與實踐 |
羅森林 |
潘麗敏🐝、張笈、高平🎠、吳莎莎 |
信息與電子學院 |
二等獎 |
15 |
"人體解剖生理學概論"教學實驗體系的建立 |
高天欣 |
王魯娜、範翠紅、田虹、孫智傑 |
生命學院 |
二等獎 |
16 |
以應用統計職業需求的能力為核心開展“統計案例”教學 |
楊國孝 |
無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二等獎 |
17 |
博士研究生自主招生改革模式探索 |
姚裕貴 |
蘇文勇🧕❓、劉偉光、楊艷波、王晶晶 |
物理學院 |
二等獎 |
18 |
研究生培養-城中村研究實習基地項目 |
周畢文 |
崔紅偉、李艷霞🍈、楊萬榮、王文巖 |
管理學院 |
二等獎 |
19 |
MBA教育國際化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 |
余曉泓 |
周畢文、崔紅偉 |
管理學院 |
二等獎 |
20 |
突出應用性,讓經濟學教學活起來 |
曾春媛 |
李健👩🏿🍼、王曉亮🚣🏿♀️、李先柏 |
管理學院 |
二等獎 |
21 |
國防特色科技創新人才“五位一體”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
黃明福 |
張景瑞 |
意昂平台 |
二等獎 |
22 |
法律碩士“校內外聯合培養機製”的構建 |
張艷麗 |
彭海青、李金明🧝🏻♂️、郭德忠 |
法學院 |
二等獎 |
23 |
碩士生學術英語交流能力的培養 |
柳君麗 |
馬文艷👚、李恒、李艷榮、王玉雯 |
外國語學院 |
二等獎 |
24 |
全媒體時代下高校圖書館構建研究生科研創新服務體系研究 |
康桂英 |
無 |
圖書館 |
二等獎 |
25 |
"博士生質量調查"意昂官网個案分析 |
馬永霞 |
黃明福、王穎、包海芹🤸🏻🌐、楊春梅 |
教育研究院 |
二等獎 |
26 |
基於高校調查的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機製研究 |
周文輝 |
無 |
教育研究院 |
二等獎 |
意昂平台
201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