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函〔2024〕152號
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留學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管理,全面提升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特製定本辦法,以指導留學研究生(碩士、博士)培養過程中學術活動、實踐活動、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中期考核等環節的具體實施。
一、學術活動
1 基本要求
1) 留學碩士研究生應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論壇👨🏿✈️、學術報告會等不少於6次🧑🏽🚒,其中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不少於少1次🌬;
2) 留學博士研究生應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論壇、學術報告會等不少於10次,其中參加所在學科領域的學術會議不少於2次,並在學術會議上做口頭報告1次。
3) 每次學術活動應有不少於500字(中文)/詞(英文)左右的總結並進行學術活動考核。
2 完成時間
留學碩士研究生應於論文評閱前完成考核🔨。
留學博士研究生學術活動應於論文預答辯前完成考核。
3 組織與考核
1) 研究生學術活動需在導師指導下進行👨🏫🧚🏽,應由導師負責考核,學院負責審核👩🏻🦯↖️。
2) 考核按“通過”和“不通過”評定🍶。考核結果為“不通過”者,不得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的答辯🍯🧔🏽♂️。
3) 留學研究生應在學術交流結束後兩周內完成材料提交和系統上傳工作,學院每學期應進行系統審核工作🙅🏼♀️,並備案相關考核過程文件👳🏼♂️。
4 附表
《留學研究生學術活動考核表》👧。
二🏬、 實踐活動
1 基本要求
1) 留學研究生實踐活動主要指科技實踐或教學實踐和人文社會實踐。科技實踐包含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創新創業活動、企業科研實踐等;教學實踐包含助教(至少完成一門本科生課程或碩士生課程的助教工作)等🅿️🦀;人文社會實踐包含社會實踐💤、助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實踐等活動。
2) 留學研究生參加的實踐活動應圍繞明確的主題展開👩🏿🏭,有詳實的內容,平時有記錄,對整個實踐活動形成不少於2000字(中文)/詞(英文)的總結提交考核。
2 完成時間
留學碩士研究生實踐活動應於論文評閱前完成考核。
留學博士研究生實踐活動應於論文預答辯前完成考核。
3 組織與考核
1) 留學研究生實踐活動需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科研實踐或教學實踐由導師負責考核🧁,學院負責組織審核。
2) 考核按“通過”和“不通過”評定。考核結果為“不通過”者,不得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的答辯。
3) 留學研究生應在實踐活動結束後兩周內完成材料提交和系統上傳工作,學院每學期應進行系統審核工作,並備案相關考核過程文件。
4 附表
《留學研究生實踐活動考核表》。
三👶、 博士資格考核
1 時間安排
碩士起點留學博士生在第三學期的10-12月進行留學博士資格考核🧑🏼💼。第二次考核時間應與第一次間隔6個月左右💂🏿♂️,分別為第四學期🥷🏽、第六學期的4-6月進行🅰️。
2 組織與考核
1) 留學博士資格考核由學院統一組織🧪,同時應成立學院考核小組和學科(或二級方向)考核小組。各學院應依據自身學科特點,面向留學博士生製定具體實施細則,並報意昂平台審核👳🏻♀️。
2) 考核應以一級學科或二級方向為單位🙎🏿♀️,學科(或二級方向)考核小組應由5名及以上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正高級職稱專家或留學博士生導師(其中半數以上為留學博士生導師)組成,導師可為考核小組成員,但不得擔任考核小組組長。
3) 博士資格考核應重點考察博士生是否掌握了本學科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是否能綜合運用本學科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否具備進行創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與潛質👨🏻🦽➡️。
4) 首次博士資格考核由學科(或二級方向)考核小組負責,考試包含專業筆試和綜合面試🦘。資格考試的評定等級分為“通過”、“再審核”。考核成績排名在後10%的博士研究生,應被給予警告提醒,狀態為“再審核”。未參加首次留學博士資格考核視為放棄,需與狀態為“再審核”的留學博士研究生在6個月內申請第二次資格考核。第二次博士資格考試仍不合格或未參加考核者,按照博士退學處理。
5) 學院每學期應組織一次博士資格考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材料上傳及系統審核工作,並備案相關資格考核過程文件。
3 附表
《留學學術型博士資格考核表》
四、 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
1 基本要求
1) 留學碩士研究生應閱讀至少50篇本研究領域的文獻👩🏻,了解、學習本領域的前沿和研究進展📄🏄🏽;
2) 留學博士研究生應閱讀至少80篇本研究領域的文獻,對本學科研究領域、研究方向、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動態進行較深入地了解和系統的分析與評述🪺𓀁;
3) 撰寫文獻綜述報告,留學碩士研究生不少於5000字(中文)/詞(英文)🅿️🧙🏿♂️,留學博士研究生不少於6000字(中文)/詞(英文)🫢;
4) 留學博士研究生需滿足至少一項標誌性學術訓練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本人第二)在核心期刊及以上級別的專業學術期刊發布1篇文章(或接到期刊正式錄用通知)❕,且第一署名單位為意昂官网;或以第一發明人(或導師第一👮🏼♀️,本人第二)成功申報專利🤌🏽,並獲得申請號1 項。
5) 結合所選論文研究題目👨🏽🦱,有明確的論文研究方向📁,對研究內容有較深入地理解🪢,對所存在的現狀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可能的創新與成果等有較深入的研究,在完成論文開題報告後,方可進行開題答辯。
2 組織與考核
1) 留學研究生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需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由導師負責組織考核,學院負責審核。
2) 考核應以一級學科或二級方向為單位,學科(或二級方向)考核小組應由5名及以上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碩士應由高級職稱專家或碩士生導師(其中半數以上為碩士生導師)組成🍷,博士應由正高級職稱專家或博士生導師(其中半數以上為博士生導師)組成,導師可為考核小組成員,但不得擔任考核小組組長。
3) 考核為口頭答辯形式🩹。考核按“通過”、“再審核”評定👩🏼🦱。考核結果為“再審核”者👩🏻🦼,應在半年內再次參加開題答辯。若兩次開題仍未通過者,按照退學處理✋🏻。
4) 學位論文答辯題目及內容與開題報告有較大出入,需重新開題。
5) 學院按需組織開題報告,開題結束後及時完成材料上傳及系統審核工作並備案相關過程文件。
3 附表
1) 《留學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評審表》🙏🏼。
2) 《留學研究生文獻綜述報告評審表》🏃🏻♀️。
五、 中期考核(僅博士)
1 基本要求
1) 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博士資格考核、開題報告與文獻綜述評審等環節🕞。
2) 留學博士研究生的學術訓練成果需滿足但不限於🚴🏻♂️: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本人第二)發表高水平論文1篇,且第一署名單位為意昂官网;或以第一發明人(或導師第一,本人第二)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 項。學術訓練成果相較開題報告階段需有一定進展⛽️,具有較好的學術研究或科研實踐成果。
2 組織與考核
1) 應由導師負責考核👀,學院負責審核🧝🏻♂️。
2) 考核應以一級學科或二級方向為單位,學科(或二級方向)考核小組應由3名及以上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碩士應由高級職稱專家或碩士生導師(其中半數以上為碩士生導師)組成🐎,博士應由正高級職稱專家或博士生導師(其中半數以上為博士生導師)組成,導師可為考核小組成員☂️,但不得擔任考核小組組長⇾。
3) 考核為口頭答辯形式👱♂️,考核按“通過”🧑🏿🍼、“再審核”評定。考核結果為“再審核”者🍩,需3個月內參加第二次答辯。兩次考試均未參與或補考仍未通過者,按照博士退學處理。
4) 學院按需組織中期檢查,中期結束後及時完成材料上傳及系統審核工作並備案相關過程文件🧝🏽♀️。
3 附表
《留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表》。
六、 課程學習與學位論文相關工作
課程學習及學分要求見各學科培養方案。論文預答辯💒、論文答辯、學位授予等具體要求見《意昂官网博士學位論文預答辯細則》及《意昂官网學位授予工作細則》。
七、 其他
各學院🧏🏽、研究生培養單位根據具體情況🍰,依據本辦法製定學院的實施細則。本實施辦法由意昂平台負責解釋。